高校辅导员探析当代大学生热点人群的内心世界

   我省高校200多位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和研究专家,上月底在黄石举会交流成果和心得。他们提交的218篇论文仿佛一面面透镜,聚焦我省高校学生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触摸当代大学生感应时代的内心世界,提出引导学生思潮、培育优秀人才的参考路径。

  记者从91篇获奖论文中选取部分篇什“断章”解读,以期引发更多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90后 个性 网络

  自2008年起,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青年步入大学殿堂,正在成为大学校园的主角。武汉科技学院学生处的孙杰等设置问卷,调查该院近两年进校的300余名“90后”大学生发现,受到素质教育熏染的这代人“知识上已进入较高层次,智力上有了更高发展,思维能力增强”;他们更易于接受最新出现的、直观性强、浅显直白的音乐、图片、图像;网络游戏、网络电视剧、卡通漫画、FLASH动画是他们休闲娱乐方式的首选,只有15%的学生喜欢80后大哥大姐普遍爱读的武侠、言情小说。

  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让部分“90后”产生片面化、功利化、娱乐化思想。在崇尚自由、不拘传统、追逐个性的“90后”面前,辅导员有时甚至不知道如何讲述“理想”、“信念”、“信仰”之类的大道理。

  三峡大学的教师李新、王承新等同样关注到这个群体。他们撰文认为,空泛的说教难以打动“90后”,可尝试引导他们熟悉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和爱国情感,促使他们尽快承担起这代人肩负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高危人群 突发事件 安全

  雪灾、地震、海啸、金融危机、甲感……转型期的中国近年来经历了许多难以预料的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大学生作为高知识、高聚集、思想活跃的特殊群体,总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却往往因失之于度被称为高危人群。“年轻、有激情、容易冲动、大局观不强。”湖北师范学院教师彭舟深有感触,“学校如果在事件发生之后处理稍慢,便有可能导致无法预见的后果。”

  他认为,具有较大影响的公共和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要尽早公开真相,尽早全面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耐心细致做好疏导。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陈斌认为,建立应对公共事件的平台,优化公共事件的信息载体,健全学生当中的信息网络等等措施,基本能保证尚还处在学习、思考、探索和成长过程之中的大学生们,能够在辅导员的正确引导下应对各类事件和危机,从而确保学校的稳定和学生的安全。

  关键词:学生党员 动机 奉献

  一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新发展的共产党员中,高校学生占总人数的36.7%,超过102万人。

  湖北工业大学教师黄建雄等探讨的问题是:大学生为什么入党?

  不容回避的现状是,部分学生入党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而是或多或少把这个政治面貌当作日后找工作、考公务员、留校任教的砝码。

  即使少数学生带有功利目的,也不能将他们积极争取入党完全视为“亵渎”,追求美好和幸福毕竟不是一件坏事,党组织可以通过教育和感染纠正某些不良动机。

  研究者指出,大学生的入党行为需要正确引导,明确责任义务,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各级组织应经常组织党员活动,吸纳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用党员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入党可以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引导学生把入党当作提升 境界、学会奉献的新台阶。

友情链接: